希拉里就任国务卿的四年里,美国重新定义了外交政策,希拉里一连串的亚洲执行,在“转向亚洲”的外交政策上,她扮演着咄咄逼人的强硬姿态,脚步跑遍东南亚各个国家,纷纷拉拢,积极介入事关中国利益的事务。
咄咄逼人的希拉里国务卿,再见!
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2月1日,希拉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发表离职演讲,正式卸任第67任国务卿,交棒给民主党参议员约翰•克里出任新一届美国国务卿。
在跻身于美国最高政治权力殿堂长达20年之后,希拉里终于宣布离去。在当天的国务院大堂,各个部门倾巢而出,将大厅围个水泄不通,证明了这位极高人气的女性的魅力。作为国务卿,在过去四年里,她造访全球112个国家,飞行里程超过150万公里,被称为美国最勤快的国务卿。

希拉里就任国务卿期间,毁誉参半。
现年65岁的希拉里,一直在政治舞台的聚光灯下光彩照人。衣着光鲜、精炼能干的她,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在白宫和媒体头条呆了八年。从第一夫人,到参政成为民主党参议员,到最后成为受尊敬的女政治家,希拉里以在美国外交政策历史上留下了一位精力旺盛、能力超群重量级女政治家印象。在过去11年里,她也一直被美国人选为“最受尊敬的女性”。
2008年总统竞选,她在民主党的初选失利,败给了奥巴马,虽然受挫,可她并未失败。2009年1月,奥巴马宣誓就职,百废待兴,美国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,伊拉克、阿富汗战争困难重重,与传统盟友关系发生摩擦,小布什的八年让美国在世界上名声扫地,走在错误的轨道。
在迫切需要扭转美国国际形象时候,奥巴马学习林肯总统的《对手团队》,抛弃前嫌,邀请其初选的竞争对手出任国务卿要职。
在这种抉择时候,虽然面对总统竞选失败,但希拉里毅然上任,接受国务卿职务,力图扭转美国在外交和国际社会的话语主导权,重新塑造美国形象。令人不敢小觑其强女人的本色,也无怪乎她在民意测验里拥有近70%的超高支持率。
有不少美国人希望2016年希拉里能再次冲击总统宝座,更被女权主义者奉为偶像,但政治的风云变幻,她是否能有决心再次一搏仍有待揭晓。这或许是剧终,或许希拉里会掀开新的一幕。
南海搅局不招中国人喜欢
2009年,希拉里出任国务卿后,出访的第一站即是亚洲,熟悉亚洲和中国事务的她,引用中国成语“同舟共济”的典故,来说明双方关系的重要性,表示要与中国加强合作,分享机会,共同繁荣。
但这四年里,美国也重新定义了其外交政策,希拉里一连串的亚洲执行,在“转向亚洲”的外交政策上,她扮演着咄咄逼人的强硬姿态,脚步跑遍东南亚各个国家,纷纷拉拢,积极介入事关中国利益的事务。
希拉里在南海搅局,也正是美国外交战略东移的标志,也越来越引起中国的严重关切。美国的传统外交战略重心是欧洲,但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的部署是,对亚洲战略再平衡,从经贸到军事外交,美国希望全面参与亚太地区的发展。
在告别演说里,希拉里表示,她欢迎中国的崛起,希望中美两国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扩大高层交往,一同解决朝鲜问题、气候变化等新老议题的挑战。她说中美两国已建立起具有足够广度和弹性的两国关系。
“太平洋足够大,容得下我们。”希拉里说:“如果中国选择在该地区发挥建设性的作用,美国将继续欢迎中国的崛起。”
奥巴马任命约翰•克里出任新一届美国国务卿,这位2004年败选的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,虽然也极富人格魅力,但面对极高人气的前任,他的外交政策一举一动恐怕短期内很难摆脱希拉里的阴影。
著名的英国《经济学人》认为,奥巴马总统在新的任期里,外交的重点将是亚洲,而且一个核心问题就是面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崛起,如何保持接触和避免对抗。美国需要中国在亚太地区发挥平衡作用,双方在贸易、投资领域、气候变化有着巨大的合作机遇,但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,投资限制等问题也更加频繁。
虽然希拉里卸任,但奥巴马主张的重返亚洲战略意图明确,尤其是美国国内保守政治势力在政治、汇率、贸易平衡、中方企业并购投资的,可以预计这些问题将变得更加凸出。
且看克里怎么接招吧!
专栏策划: